本文来源:已经有国资放弃直投了
不少国资的策略在今年有所调整。
“我们今年调整了策略,在管的几个基金剩余的额度都不做直投了。打算趁着今年的并购东风,去做一些并购项目。”某国资平台投资总监朱华(化名)告诉母基金研究中心。
朱华表示,不做直投的原因主要在于此前直投的效果并不好——“之前投的项目迟迟退不出来,有的可以说是烂在手里了。我们手里有很多项目想要通过老股转让退出,但估值下调的太夸张了,打5折都是起步,转让出去甚至都收不回成本。更夸张的是,有的项目已经是‘亏本’出售,但还是没人愿意接。回购退出就更是不用多说,一个项目走到要靠回购来退出的地步,本身即意味着失败。多数都是没钱回购。”
母基金研究中心关注到,去年以来,部分国企由于过往投资的项目退出难收不回本金,投资部门收缩甚至裁撤。也有一些国企投资部“虽然部门还在,但名存实亡”——“部门还在,但一整年一次都没有出手投资。不敢投,也没项目可投。每天都在处理之前项目投后的各种问题。”某国资投资人孙方(化名)告诉母基金研究中心。
“虽然现在国资是一级市场出资的主力,但也有很多国资机构在收缩了。”孙方表示。
无独有偶,VC投资人小李也表示:“我们的投资岗也被裁撤了,不过幸运的是人员没有直接裁掉,我们这些曾经的投资岗人员,都是转去其他部门了,像我是转岗做了后台运营。”
“之前很多国资LP从母基金转向自己做直投就是为了追求确定性,但自己直投效果并不好,已经重新捡起母基金的策略。”北京某IR总监告诉母基金研究中心。
在很多国资下场直投并不如意的情况下,今年兴起的并购机会获得了国资的青睐。
国资并购基金密集成立,据我们统计,近几个月,多地国资发力并购基金,如上海,在今年3月,上海市国资委发布国资并购基金矩阵,总规模超500亿元。新组建的国资并购基金矩阵主要由上海市属国有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平台公司发起,涉及国资国企改革、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民用航空、商业航天、文旅消费等领域。
并且,已有超10个地区发布了支持并购重组与并购基金设立的政策。
近期有不少重磅并购基金设立,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国太保发布的太保战新并购私募基金(暂定名,以基金正式备案名称为准)目标规模300亿元,首期规模100亿元,聚焦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母基金研究中心独家获悉,太保战新并购私募基金为母基金,一半规模的资金将作为母基金配置到子基金。
“现在主板有超过六成的上市公司市值不足百亿,并购重组业务的发展潜力空间巨大。并且多地都在探索并购招商,预计今年是并购基金的爆发年。”上海某PE机构合伙人对母基金研究中心表示。
最近,并购招商作为各地国资招商的最新打法,正在兴起。
“我们正在组建一支并购基金,专门用来收购上市公司,主要围绕我们当地的特色产业锻长补短。一方面,借着一系列并购支持政策的东风,发掘新机会;另一方面,这能够实现更具有确定性的招商。”华东地区某国资机构人士告诉母基金研究中心。
“并购招商时代来了。从土地招商、基金招商到并购招商,地方的招商需求总要有个得力的工具,并购就是各地发现的最新机会。当前多地国资都有收购上市公司的探索。”王尔向母基金研究中心分析道。
我们关注到,今年以来,地方国资频频参与各类并购交易:
今年年初,素有“黄金捕手”之称的国内头部私募股权创投机构启明创投,拟设立并购基金以4.52亿元协议收购上市公司天迈科技26.10%股份,成为控股股东。5月23日的最新公告显示,本次股份的受让主体苏州工业园区启辰衡远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苏州启辰”),即为启明创投实控人邝子平控制的苏州工业园区启瀚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苏州启瀚”)设立的并购基金,由其收购天迈科技26.10%的股份。截止5月23日收盘,天迈科技最新市值为29.6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苏州启辰的LP队列中出现了知名投资机构元禾控股、国资背景的昆山创业控股集团等。
2024年9月,证监会发布的《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924新政”)明确提出支持私募投资基金以促进产业整合为目的依法收购上市公司。若天迈科技本次易主顺利实施,将成为“924新政”以来,A股市场首个纯投资机构收购上市公司的案例。
我们关注到,此类并购的实践越来越多,其中不少案例中有国资的参与。
6月3日晚间,菲林格尔发布了公司控制权拟发生变更的提示性公告,安吉以清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安吉以清”)及实控人金亚伟拟受让原实控人丁福如及其一致行动人的股份合计25%,成为上市公司新控股股东和实控人。股权结构显示,安吉以清的LP为浙江两山智控科技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后者穿透后实控人为安吉县财政局。
6月10日晚间,鸿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合科技”)发布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披露了此次筹划实控人变更的详细情况。合肥瑞丞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瑞丞”)拟作为普通合伙人暨执行事务合伙人设立基金,以15.75亿元收购鸿合科技25%股份并取得公司控制权。这也是“924新政”发布后首单产业资本CVC(企业风险投资)发起的上市公司收购案。
从鸿合科技收购案来看,合肥瑞丞将设立并购基金(瑞丞基金)作为本次交易主体。合肥瑞丞由芜湖奇瑞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瑞资本”)与其基金管理团队共同出资设立,奇瑞资本股东为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7月20日消息,上海生物医药并购基金并购“开单”,其控股的万可欣生物拟斥资18.51亿元战略入主康华生物,还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收购微创医疗股份,成为微创医疗的战略股东。
湖北国资在并购方面尤为活跃:长江产业集团在年初控股凯龙股份(002783.SZ)后,6月又将台基股份(300046.SZ)纳入旗下。7月,武汉国资宣布入主良品铺子(603719.SH)、山科智能(300897.SZ)。
母基金研究中心了解到,多家国资机构都在酝酿控股上市公司,尤其是在5月16日证监会《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简称《重组办法》)发布后,一级市场迎来并购讨论热潮。
《重组办法》明确指出,鼓励依法设立的并购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私募投资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值得关注的是,修订后的重组办法首次引入私募基金“反向挂钩”安排,明确私募基金投资期限满48个月的,第三方交易中的锁定期限由12个月缩短为6个月,重组上市中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关联人以外的股东的锁定期限由24个月缩短为12个月。
“这对缓解退出难来说,是重大利好。预计私募股权基金开展并购会成为新一轮热潮。不过,在这样的背景下,GP的产业协同赋能能力、整合资源能力被划重点,股权投资机构正从纯财务投资者向产业化转型,其实近几年大家对投后赋能的强调和看重也是这方面能力的体现。”北京某VC机构执行董事对母基金研究中心表示。
2024年9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指出,要尽快疏通“募投管退”各环节存在的堵点卡点,大力发展股权转让、并购市场,鼓励社会资本设立市场化并购母基金或创业投资二级市场基金,促进创投行业良性循环。
– END –
封面图片来源:pixabay